香港历史资料简介50字
香港的历史简介。
是关于香港曾经被人占领了多少次,分别是哪些人;分别被占领了多少年,从哪年到哪年?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中原指以陕西中部、河南西部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2年9月,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历史的变迁,让香港从一个当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渔村,演变成今天有“东方之珠”美誉的国际大都会。
历史沿革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汉朝香港隶属南海郡博罗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隋朝时香港隶属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南迁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发展。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香港隶属新安县。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英国殖民地的历史。1842年至1997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 香港全境的三个部分(香港岛,九龙,新界)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三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英国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新界的租借,让当时香港的面积扩大了十倍之多。
重大历史事件年表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 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 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尽管有不同的说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这个地名最早出现在明朝,它最初是指当时香港岛上的一个小港湾、小村落,后来才扩大为对整个岛屿(香港岛)的称呼,最后到了19世纪初,才成了当时被英国殖民者占领的整个地区的统称。
香港的英文名称来由
香港的英文名称,,是照广州语音, 原译作Heung Kong, 香港有很多水上居民读" 香" 为"康 " , 所以英文名称也就随着改拼为Hong Kong,现在仍有人把香港称作" 香江" " 香海" "香岛" "香州" 等。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百年历史资料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日夏养花网。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事务归中央政府管制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主条目:香港史前时期、香港秦朝至元朝历史、香港明朝历史和香港清朝初期历史
英国建立殖民地并称香港之前,明末时已有「香港」这地方的概念[20],但只在香港仔附近,所以之前的历史皆附属於岭南或香港各地区的历史。
早在39,000至3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香港一带已有人类活动[21]。至前3千年开始,长江中游文化、东南亚沿海文化、殷商青铜文化、古越文化先后传入。在新界和大屿山不少地方都发现新石器时代聚落和玦饰工场遗址[22]。
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朝派军平百越,置南海郡,把香港一带正式纳入其领土。到了736年(唐朝开元二十四年),香港属於循州(今惠州市),并设立屯门军镇,当中的二千士兵驻守於屯门主力保护海上贸易。
自唐朝起,香港的沥源(今沙田)以及大奚山(今大屿山)沙螺湾的土壤适合牙香树生长,种香及产香也逐渐发展起来,一直到清朝康熙元年迁海之时为止。据考证,明朝时由东莞南部、新安全境(包括香港)的香树制品会经陆路运至尖沙头(今尖沙咀),用小艇送到石排湾(今香港仔),再用俗称「大眼鸡」的艚船运至广州,然后送往苏杭销售[23]。「香港」这个名称的由来,其中一个传说就是因为香木的盛产和出口,因此而得到「香港」(运送香料的港口) 一名。
五代十国时期,由於大步(今大埔)一带盛产珍珠,南汉刘氏遂於963年设官办珠场,称为媚川都。971年(北宋开宝4年),九龙湾一带设官富场,派盐官驻守。南宋末年,皇帝宋端宗赵昰和宋帝昺赵昺被元朝军队逼迫逃到香港,据说曾在土瓜湾一块大石头上休息,后人称该处为宋王台。
1514年(明朝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达并攻占屯门,明军於1521年(正德十六年)向葡萄牙开战,史称屯门海战,结果大获全胜。清朝初年,香港属新安县管辖。清廷为防沿海居民接济明朝遗臣郑成功,遂於1662年(康熙元年)下令迁海,加上实施海禁,香港本区受严重影响。后来广东巡抚王来任、广东总督周有德请求复界,1669年(康熙八年)朝廷允许驰禁,原有宗族陆续迁回,外来宗族亦应广东省政府的鼓励乘势迁入,当中包括福建、江西及广东惠州、梅州等客家籍农民,新界宗族分布的新局面逐渐形成[24][25]。
[编辑] 英治初期
主条目:香港割让、香港殖民地时期、香港日夏养花网开埠初期历史和香港20世纪初历史
1840年代画家笔下的香港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清朝道光皇帝由主战转向主和,派钦差大臣琦善到广州与英军谈判。1841年1月琦善日夏养花网与查理义律在清廷与大英帝国不知情下草拟《穿鼻草约》,并於1月20日由查理义律发出《给女王陛下臣民的通知》中,宣称和琦善之间「达成了初步协议」[26],其中包含「把香港岛和海港割让给英国」,及后於香港仔登陆,从蜑民陈群以蜑家话回答中得知「Hong Kong」的名称,并沿用致今。但由於清廷及大英帝国政经界分别认为「有辱国体」及获利太少,故双方不承认《穿鼻草约》的存在。直至1842年,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大英帝国打败,并於翌年与大英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连同邻近的鸭脷洲才正式永久割让与大英帝国。1860年清廷於第二次鸦片战争(即英法联军之役)再败给英法联军,签下《北京条约》,把九龙半岛南部连同邻近的昂船洲一同永久割让给大英帝国。当时在九龙半岛上的新边界只用矮矮的铁丝网分割,位置就在今天的界限街。1898年,大英帝国通过与清廷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及其他一系列租借条约,租借九龙半岛北部、新界和邻近的两百多个离岛,但九龙寨城除外,租期99年。这一系列的租借和割让,形成了今日香港的边界。
[编辑] 抗日至重光
主条目:香港保衞战、香港日治时期和香港重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在1938年登陆广东,并迅速占领与香港为邻的广州及附近地区,并派间谍潜入香港调查驻港英军的布防位置。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数小时后,同时进攻马来亚侵占香港。其间日本和加拿大及英印军发生多场激烈战事。12月25日,由於驻港英军战力不足,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宣布向日本投降,香港人称这天为「黑色圣诞节」,并开始了香港3年零8个月的日治时期。
香港重光以后,英国国旗再次在香港总督府(今香港礼宾府)内升起。当时因国共内战再次展开,中华民国政府无力向英国政府取回公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后,中、英双方就香港问题达成协议:中方无意收回香港主权,也不干预国民政府军民在香港的活动,用以换取英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
[编辑] 战后发展
主条目:香港1950年代、香港1960年代、香港1970年代、香港1980年代和香港1990年代
香港殖民地最后的一面旗帜,由英国蓝旗和代表香港的殖民地徽所组成,1959年-1997年
香港殖民地的纹章1950年代,由於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韩战与西方世界交恶,被西方国家禁运,使香港成为中国大陆转运物资、徵集资金、收集情报的唯一地点。香港亦从转口港转为发展工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期间除了右派发动的双十暴动外基本平稳。然而於1966年,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大陆,红衞兵多次意图越过中港边境。后来香港左派公然响应大陆造反派的号召,在香港多处策动暴乱。当时,香港街头放满写上「同胞勿近」的真假「菠萝」(香港俚语,即土制炸弹),使香港陷入一片恐慌之中,期间有若干市民被真的炸弹及其他方法杀害。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声明「长期利用、充分打算」方针,坚持不打算收回香港,使这一件事情逐渐得以平息。
经历过1960年代末的暴动,香港政府於1970年代初调整了政策方针,逐步吸纳华人进入决策机制,减少危害英国管治香港的可能性。1973年由於受石油危机的影响,香港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衰退,但自1974年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高速增长。1970年代中香港地铁开始动工,廉政公署成立,开始实施九年免费强迫教育,并进一步扩展公共房屋计划,如十年建屋计划及居者有其屋计划,皆为香港未来的「经济奇迹」奠定基础。
1970年代初期,由於新界土地契约的问题,使香港政府不得不考虑香港前途的问题。英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向中国政府延续新界的租约,但为中国政府拒绝。在1980年代初,英国曾提出分拆香港的「主权」及「治权」,主权归中国,但英国仍保留治权。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戴卓尔夫人到北京提出这个方针,打算延续对香港的管治,但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强烈反对及绝不让步,不过表示可以让香港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港人治港」。因中方对收回香港立场强硬,期间香港的楼价、股票及港元汇价持续急挫,更於1983年9月出现港元危机,港元兑美元由1982年约6港元跌至9.6港元兑1美元的历史低点。为挽救香港金融体系,港英政府於1983年10月15日公布联系汇率制度[27],汇率定为7.8港元兑1美元。此后联系汇率制度一直实行至今。
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简称《中英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政府在1997年7月1日不只将租约到期的新界主权移交中国,还把原本永久割让予英国的九龙与香港岛也移交给中国,而香港成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在上述协定中,中国政府会依照邓小平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之政策,确保香港继续奉行资本主义制度而非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抵触基本法的法律予以保留,50年内原有生活方式不变,并保证香港除外交及国防外,各方面都拥有「高度自治」权。
[编辑] 特区时期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正式结束英国156年的殖民统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特别行政区,董建华为第一任行政长官。同年3月至5月,香港首次发现有人类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同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对香港经济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这样应该够吧? 因为有些资料有点敏感 删除了点 希望你满意
,修炼虽然受天资和悟性的影响,但后天的机缘,更是影响最后成就的一大因素。
,
,
“该死,这是什么?”,
,虽然后半程下注的人少了点,但里面还是沉甸甸地装着,总数一千二百万灵石!
,“魔门,没有一个无辜的!”两个师弟跟着喊道。
香港的历史简介30字
香港的历史简介30字历史简介:
先秦: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秦汉:公元前222年,秦王统治六国后,秦军基本上占领了岭南。秦始皇将立即占领桂林,湘,南三县。将香港纳入其境内属于番禺县的管辖范围。香港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范围。从那时起直到清朝,随着中文文本向南播出,香港逐渐发展起来。
隋唐:隋朝还废除了东莞县,并将其辖区合并为广州市南海县。宝安县也隶属于南海县,而香港仍由宝安县管理。
清朝: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间,香港曾为英国殖民地。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被誉为“亚洲四小龙”之一,更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中央拥有对香港的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香港与纽约、伦敦并称为“纽伦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极高声誉,被GaWC评为世界一线城市第三位。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誉。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
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习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262个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
1941年12月2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落实香港1997年之后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香港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别行政区。根据《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经济、法律和社会制度,50年不变,实行“一国两制”,除防务和外交归的,反抗麻烦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
香港历史的资料,50字以上,但不要太多,谢谢!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卅三年),秦派军攻占百越,置南海郡,纳香港入秦版图。由公元前203年开始,香港由南越国管辖,直至前111年西汉灭南越,香港由汉王朝管治。
公元736年(唐开元二十四年),香港属于循州(今惠州市),并设有屯门军镇,当中两千名士兵驻守屯门,主要保护海上贸易。
1514年(明正德九年),葡萄牙派兵抵达并攻占屯门,立葡占屯门,明军于1521年(正德十六年)向葡萄牙开战,史称屯门海战,最后全胜,但恩准葡人停泊澳门新马路一带。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文化:
香港漫画受日本漫画和欧美漫画双重影响,在制作过程上吸取欧美漫画工业化制作流程,带典型流水线制作特点,分工细致,由主编统筹http://www.rixia.cc主笔,团队协力制作,画风以欧式为主,兼及水墨。
在内容上及人物设定上受到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武侠观念影响,情节曲折细腻,题材广泛,大多数作品商业色彩浓厚,题材兼及科幻、社会,娱乐,励志、黑帮、搞笑等等。随着电脑和互联网日渐普及,民间独立创作的漫画在网络上出现。
香港获誉为“华人流行文化之都”,最大贡献是将流行文化带入华人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香港文化,香港文化向全球输出东方之珠的魅力。获誉为“华人娱乐码头”的香港拥有大中华地区最发达、最先进的文化产业。无论是电影、电视、电台广播还是乐坛,香港娱乐业一直带领潮流。
1990年代,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和黎明享有“四大天王”称号,张学友唱片品质以及销量在1990年代中期更曾引起欧美瞩目,成为国际明星,他的成功令香港本土音乐作品达到对外产生影响力的巅峰时期。另外Beyond乐队亦相当受欢迎,更曾到日本登台。
女歌星陈慧琳、王菲、郑秀文、杨千嬅,在乐坛亦占有重要地位,差不多与四大天王平起平坐,影响遍及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等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港
根据中英两国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执行“一国两制”政策;回归后50年之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将不会在香港实施,香港享受除外交和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
文章标签:
下一篇:我的小乌龟快死了,谁知道怎么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