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何为光周期现象?它在园艺植物栽培上有何意义?

2020-12-10 22:19:54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48

什么是光周期现象?

光周期现象生物在暴露于阳光期间对变化产生的反应,尤指通过生物过程显示出来的反应光周期现象(Photoperiodism)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日夏养花网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周期现象(Flowering in response to relative length of day and night)。也有人给光周期现象下了个广义的定义,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而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 光周期现象的发现编辑本段  光周期现象是美国的Garner和Allard发现的。1910’s年,Garner和Allard在美国马里兰州,美国农业部Beltsville农业试验站工作,他们发现两个难以解释的现象,一个是烟草品种马里兰猛犸象,在夏季株高可达3~5米,但是不开花,如果在冬季的温室里,株高不到1 米就可以开花;另一个现象是,某个大豆品种,在春季的不同时间进行播种,但在夏季的同一时间开花,尽管不同播种期大豆的营养体大小不同。上述现象说明植物在特定季节开花,他们认为一定有某个环境因子在控制开花,大家知道,主要的环境因子有温、光、水、气、矿质营养,那么随季节变化的主要是温度和光照长度,因此,他们检验了日照长度对烟草开花的影响,结果发现,只有当日照短于14小时时,烟草才开花,否则就不开花。后来又发现许多植物开花需要一定的日照长度,如冬小麦、菠菜、萝卜、豌豆、天仙子等,这就是光周期现象的发现。 植物光周期反应的类型编辑本段  1、短日植物
   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美洲烟草、大豆、水稻、玉米、粟、菊花、苍耳等。
  2、长日植物
  在24小时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一定时数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大麦、小麦、黑麦、萝卜、菠菜、甘蓝、大白菜、天仙子、甜菜等。
  ①绝对长日或绝对短日植物
  在24小时中成花有一个明确的临界日长,即成花所需要的极限日照长度。日照时数超过这个临界日长,就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绝对短日植物,而日照时数超过这个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称为绝对长日植物。
  和临界日长对应的还有临界夜长(critical dark period)。临界夜长是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小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大暗期长度。
  表:一些绝对短日植物和绝对长日植物的临界日长
   植物名称光周期类型24小时昼夜周期中的临界日长(小时)北京大豆(中熟) 短日植物15 一品红 短日植物12.5 美洲烟草短日植物 14 苍耳短日植物 15.5 天仙子(28.5℃)长日植物 11.5 白芥菜长日植物约14 菠菜长日植物13 甜菜(一年生) 长日植物13-14
  例如上表中北京大豆开花的临界日长为15小时,也就是说超过15小时,成花反应就会受到影响。那么它所对应的临界夜长就是9小时。也就是说,夜长不能短于9小时,否则会影响成花。长日植物与之相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临界夜长比临界日长对开花更为重要。长夜诱导短日植物开花,却抑制长日植物开花。因此,也把短日植物叫做长夜植物(long-night plant)。把长日植物叫做短夜植物(short-night plant)。
  ②相对长日或相对短日植物
  不少短日植物和长日植物的开花并不是绝对地有一个临界日长。它们在不适宜的日照长度下,经过相当长时间也能勉强形成花。例如加拿大苍耳就是一个相对短日照植物。
  3、日中性植物(Day-neutral plant, DNP)
  这类植物开花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在任何日照下都能正常开花。如棉花、番茄、茄子、四季豆和一些四季开花的花卉(月季)等。
  4、短长日植物和长─—短日植物
  在这类植物中,花诱导和花形成两个过程需要不同的日照长度。例如大叶落地生根和叶香树的花诱导需要长日照。其后,若继续在长日照下,则不能形成花器官,只有在短日照下才能成花。这种植物就叫做长—短日植物。风铃草和瓦松恰好相反,花的诱导是在短日条件下完成,而花器官的形成要求长日照,这种植物就是短——长日植物。 地理纬度与光周期反应类型编辑本段  植物光周期反应的不同类型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由于地球上同一纬度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纬度在同一季节之间光周期不同,所以就形成了植物光周期反应类型的规律性分布。
  我国地处北半球,春季的短日时期气温较低,植物一般处于苗期,与开花暂时无关。秋季则气温较高,适于植物生长,所以这时的日照就显著的影响植物的开花。夏季的自然长日照时期,气温较高,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适宜时期。一年之中,影响植物开花结实的基本上是这两个季节。在低纬度地区,终年气温较高,但无长日条件,所以只有短日植物,一般都是在早春出芽,在夏季和秋季任何时候均开花。有些植物可以多季,如水稻;在中纬度地区,既有长日条件,又有短日条件,且秋季气温较高,所以长短日植物均有分布。长日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开花;在高纬度地区(我国东北),虽然有长日和短日条件,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比较明显。秋季短日照时,气温已低,植物又不能生长。所以不能生存一些要求日照较长的植物。 光周期诱导的机理编辑本段  1.感受光周期的部位
  实验证实:感受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植物的叶片:例如用短日照的植物-菊花进行实验,首先将植株顶端的叶子全部去掉。
  2.开花刺激物的传导
  接受光周期诱导的部位是叶片,进行光周期反应的部位是茎尖的生长点,叶和起反应的部位之间隔着叶柄和一段茎。那么,必然有一个开花刺激物传导的问题。以苍耳的嫁接实验来说明。把五株苍耳植物互相嫁接在一起,且只让其中一株上的一张叶片处于苍耳开花适宜的光周期(短日照)下,其他植株都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长日照)下,它们都可以开花。
  这就证明,植株之间确有开花刺激物质通过嫁接的愈合而传递。
  另外,经过短日照处理的短日植物,例如高凉菜,把其嫁接到长日植物八宝植株上,可引起八宝在短日条件下开花。反之,若将长日处理的长日植物,接到短日植物上,可引起短日植物在长日条件下开花。这说明两种光周期反应的植株所产生的开花刺激物几乎具有相同的性质。用蒸汽或麻醉剂处理叶柄或茎,可以阻止开花刺激物的运输,说明运输途径是韧皮部。苏联的柴拉轩将这种刺激物叫做成花素(forigen),但这种物质至今还没有被分离出来。
  3.光周期诱导
  光周期诱导:植物只要没得到足够日数的适合光周期,以后即便置于不适合的光周期条件下仍日夏养花网可开花,这种现象称作光周期诱导。
  植物完成光周期诱导的光周期处理天数(即几个光周期)因植物而异:
  苍耳:一个光周期。即15小时照光及9小时的黑暗(15L-9D)。日本短牵牛:一天。大部分短日植物的诱导期需要一天以上,如大豆3天,大麻4天,红叶紫苏7-9天,菊12天等。长日植物需要一天的有:白芥、菠菜、油菜、毒素等。一天以上的有:天仙子:2-3天,拟南菜4天,一年生甜菜13-15天等。
  不同植物光周期诱导需要的天数与植物年龄、温度、光照强度、光照长度有关。植物年龄小(达到光周期诱导的能力)、温度高、光照强,诱导期缩短。
  4.暗期光中断现象
  ①光周期诱导的光照强度: 在自然条件下,光周期诱导所要求的光照强度弱的,远远低于光日夏养花网和作用所需的光强度。一般认为在50~100勒克斯之间,有些植物甚至更低,例如水稻在夜间补充光照时,光强只需8~10勒克斯,就能明显地刺激光周期反应。说明植物光周期反应对光是极敏感的。
  ②暗期光中断现象和生理效应暗期光中断现象表明了光周期反应与光强、光质以及参与光反应物质之间的关系。
  暗期对植物的开花更为重要,对于短日植物,它的开花决定于暗期的长度,只要暗期超过临界夜长(临界暗期),不管光期多长,它都开花。所以,又称短日植物为“长夜植物”更为确切。长日植物则相反,它不需要连续黑暗。假如在足以引起短日植物开花的暗期中间,被一个一定强度的闪光所间断,短日植物就不能开花,长日植物就能开花,这种现象叫做暗期光中断现象。
  用不同波长的光来间断暗期的试验表明: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诱导长日植物开花,都是红光最有效。如果在红光照过后立即再用远红光照,那么暗期闪光间断的效应就会消失。说明暗期闪光间断效应有光敏素参与。
  5.光敏素及其在成花中的作用
  暗期闪光中断效应作用的最大作用光谱正好是光敏素的最大吸收光谱,最小作用光谱也正好是光敏素的最小吸收光谱。
  ①光敏素的物理化学性质
  光敏素可以从高等植物几乎所有部分中提取出来,也就是说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所有组织(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胚芽鞘)中。在细胞中,光敏素可能集中在细胞的膜的表面上。绿色组织中光敏素含量较低,在黄化组织中较高,浓度级为10-7—10-5M。
  高纯度的光敏素已从黄化的单子叶植物幼苗(玉米等)中制的。经鉴定是一种蓝色蛋白质,它的生色团类似叶绿素和血红素,有四个吡咯环,但它们不是环状连接,而是开放成直链,以共价键与蛋白质部分相连,即由蛋白质和生色团两部分所组成。天然的光敏素分子量大约为120kDa。
  ②光敏素与开花诱导
  光敏素有两种存在形式,Pr和Pfr。在黄化组织中,光敏素大部分以红光吸收型(Pr)存在,其吸收高峰在660nm。当用红光照射时,Pr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吸收高峰在725 nm。这说明通过红光照射Pr已转变为另一种形式(Pfr)。
  光敏素在开花中如何产生生理效应,目前还不清楚。光敏素本身并不是开花刺激物,但它可以触发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合成或激活)。现在一般认为,不论是短日植物(SDP)还是长日植物(LDP),其开花都与Pfr与Pr的比例有关。对于SDP,在光期结束时,Pfr/Pr比值高(因为在白天,红光比例大,有利于Pfr的形成),开花刺激物的合成受到阻止。转入夜间后,Pfr向Pr逆转,Pfr/Pr比值变小。当此值到一定水平时,就会触发引导开花刺激物形成的代谢过程,SDP的成花反应就可以发生。如暗期为红光所间断,Pr转换成Pfr,Pfr/Pr比值升高,开花刺激物的形成即遭受阻止。
  对于LDP,形成开花刺激物,要求较高的Pfr/Pr比值,这一比值可在长光期结束时获得。如果在短日照下,暗期过长,则Pfr转变为Pr,或Pfr受到破坏,Pfr/Pr值达不到较高水平,开花刺激物就不能形成。暗期的红光间断,可使Pfr/Pr值重新提高,使开花刺激物得以合成,长日植物就可以开花。 参考资料编辑本段 http://baike.baidu.com/view/705261.html?fromTaglist

花卉植物光周期现象怎么回事

对植物光周期现象的表述为:植物在长期适应过程中,可对日长度发生反应以致可在1年内的特定时期开花,这个时期是由日长度确定的,这便是光周期现象[3]。如果日长度(或温室内的人工光照)超过14h,马里兰猛象(Ma
ylauesMammoth)烟草便不开花。不仅如此,许多植物如大豆、棉花、水稻等都有类似的现象。它们各自都有一定的日长度临界值,只在短于这个日长度的光周期下才能开花。这个日长度便称为临界日长度。这类植物统称为短日植物。以后发现另有一类长日植物,它们只在日长度超过一个临界值时才开花,如菠菜、萝卜、甜菜、冬小麦、冬大麦、燕麦等。还有一类植物,在一段营养生长之后,只要其他条件合适,四季都可开花,如番茄、四季豆、黄瓜、菜豆等,称为中性植物[3]。上述植物分类并不是说长日照植物开花所需的临界日长度一定长于短日植物的需要,只是根据它们处于超过或短于一临界日长度时的反应。如短日植物黄豆(Biloxi)的临界日长度为14h,如果日长度不超过此临界值就能开花。长日植物冬小麦的临界日长度为12h,当日长度超过此临界值时才开花。将这两种植物都放在13h的日长度条件下,它们都开花。因此,重要的不是它们所受光照的时数,而是在超过还是短于VhuIOOLb其临界日长度时开花很多植物在花前的一段时期内,每天都需一定的光照或黑暗的长短才能开花,这种现象就称为植物成花的光周期性。一般可将植物分为三种主要类型:①短日植物。当日照长度短于一定的临界值(或每天连续黑暗长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才能开花的植物。②长日植物。当日照长度长于一定的临界值时(或黑暗时数短于一定的限度时)才能开花的植物。③中日植物。开花之前并不要求一定的日照时数,在自然条件下就能开花的植物。由此可见,长日植物和短日植物的差别并不在于它们所需日照时数的绝对值的大小,而是只要大于或短于其临界日长时就能开花。即长日植物对日照要求有一个最低的极限,它们一般在比临界日常更长的条件下才能开花。而短日植物则有一个最高的极限,它们一般只有在比临界日长更短的条件下才能开花。例如,长日植物冬小麦的临界日长为12h,而短日植物烟草的临界日长为14h,当日照长度为13h的条件下,两者均能开花。
依据植物对日长条件的要求划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和中性植物。长日照和短日照的极限以每天日照长度超过12h的为长日照植物,不足12h的则为短日照植物:①长日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较长时间的光照才能成花。一般要求14~16h的日照,可以促进开花,若在昼夜不间断的光照下,能起更好的促进作用。②短日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较短的光照就能开花。在每天日照为8~12h的短日照条件下能够促进开花,而在较长的光照下便不能开花或延迟开花。秋天开花的花卉多属短日照花卉,如菊花、一品红等在短日照下方能开花。③中性植物。这类植物在较长或较短的光照下都能开花,对于光照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什么是植物的光周期现象?

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植物对于白天和黑夜相对长度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按照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将植物分为三类:长日照植物,日照必须大于某一临界日长(一般12小时以上),或者说暗期必须短于一定时数才能成花的植物;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只有短于其所要求的临界日长(一般12小时以下),或者暗期必须超过一定时数才开花的植物;日中性植物,对光照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任何日照下都能开花的植物。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可影响植物花芽分化、开花、结实、分枝以及某些地下器官(块茎、块根、球茎、鳞茎等)的形成。植物成花的光周期反应与植物地理起源和长期适应于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寒带植物多属于长日性,其自然成花多在晚春和初夏;而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多属于短日性,成花期有些是在早春,有些则在夏末或初秋日照较短时。在进行花果类中草药种植时,要特别注意了解所种药材的光周期反应类型,以免造成损失。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最强的时候与其他时候有什么不同?

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富能有机专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属[1]其主要包括光反应、暗反应两个阶段,[2]涉及光吸收、电子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等重要反应步骤,对实现自然界的能量转换、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具有重要意义。[1]光合作用的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似乎是一个简单的氧化还原过程,但实质上包括一系列的光化学步骤和物质转变问题。根据现代的资料,整个光合作用大致可分为下列3大步骤:①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②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形成活跃化学能(ATP和NADPH);③碳同化,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固定CO2,形成糖类)。[6] 在介绍光合作用反应过程前,对光合作用过程中涉及的光合色素及光系统进行一定的了解是必要的。选自百度百科
光照强度和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条件下呈正比例关系,但是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53431超过一定的程度之后,光合作用的强度就不会再增加了。因此,在一定的条件或范围内,当光照强度增强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也会随之增强,但是当光照强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后,植物叶面的气孔会关闭,光合作用的强度就会随之降低。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除通过代谢作用影响其生长外,还可通过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分化对植物器官分化和形态产生直接影响。光对植物形态建成产生的直接影响称光范型作用。光是绿色植物正常生长所必须的条件,其影响植物生长的光照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光照波长和光照时间。根据植物学理论,只有一定强度的光照刺激,才能产生引起植物有效的光合作用。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顺利进行,未知物生长提供足够的物质和能量。依照不同植物生长特点,适合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照强度一般在10000-30000勒克司。在黑暗条件下,植物表现为:茎细、节长、脆弱(机械组织不发达)、叶片小而卷曲、根系发育不良,全株发黄,这种现象称为黄化现象。

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弱与光照强弱密切相关,但不同植物对光照强度要求不同。光照强度的单位是勒克司,可用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和光和强度(即同化率)三个数值表示、光补偿点是植物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其光合作用制造的养分与呼吸作用小号的养分相等。光饱和点是植物在一定光照强度条件下,其光合作用达到最高点,光和强度是单位叶面积在每小时内同化的二氧化碳的重量果蔬类蔬菜除营养器官需要正常生长外,在果实成长过程中也需储存大量的复杂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等,所以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比如原产于晴天多、光照强的中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番茄、辣(甜)椒、菜豆等,根菜类和叶菜类是以营养体为成品的,其所需物质多为简单的糖和淀粉,故对光照强度要求也较低。如大白菜光补偿点是750Lux,光饱和点是15000Lux。一般在露地栽培条件下,各种蔬菜植物对光照要求均可满足,但其强弱也受种植密度、行向、间套作方式等影响。蔬菜植物在光照强度不足时,除光合作用强度降低外,还能影响叶子大小、薄厚,叶肉结构,节间长短,茎的粗细等植物形态上和解剖学上的变化。这些又都会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影响产量和品质。在生长势强、密度较大的群体中,上下部叶片受光照强度有时差异很大,在生产上为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有时可适当打掉下部部分叶片,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不同波长的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不同影响。短波的蓝紫光有抑制植物生长作用,其中紫外光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它可以使植物矮化。在育苗时常采用浅蓝色塑料薄膜覆盖,它能透过紫外光,抑制植物徒长,与无色薄膜相比,幼苗生长得更健壮。在自然光照基础上,添加蓝色波段和红色波段www.rixia.cc的补充照明,对整条街植物生长有显著效果。 光照时间的长短与植物的光周期现象密切相关。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控制开花现象称为光照周期现象,即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控制生理反应的现象。昼夜光照与黑暗交替及其对植物发育,特别是开花有显著影响,光照除了能诱导植物开花外,还影响植物花茎伸长、块根和块茎的形成,芽的休眠和叶片脱落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何为光周期现象?它在园艺植物栽培上有何意义?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67070.html

上一篇:君子兰为什么不长叶,老是6片叶子

下一篇:有哪些生长周期比较短,适合室内种植的植物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