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号台风生成,将造成什么极端的天气呢?
极端天气有哪些?
为何我国总是遭遇极端天气?人类生存在地球表面上,自然本身就会发生自然灾害,所以都会遭遇极端天气的干扰。我国疆域辽阔,有些地方处于地球的多动地带,所以就遭到极端天气破坏较多。所以,人类通过科学研究,掌握了解自然灾害的发生预警,可以防范或减少自然灾害对人类的损失。
每年的6月至8月是中国的主汛期。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中国气象年景总体偏差,台风、暴雨、高温、干旱、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时间发生率高、灾情重、范围广、影响大。
进入主汛期以来,包括北京、重庆、湖北、湖南、广西、河南、安徽、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由强对流天气导致的大范围降雨天气。
其中,安徽省15市63个县区先后遭遇大风和短时强降雨、雷电、冰雹等灾害,因灾死亡20人;历史上暴发过特大洪水的湖南省,由于前期降雨量相对偏少,加大了后期出现强降雨的可能,并已于7日夜间起自北向南发生入汛最强降雨;湖北省入汛以来已经发生过3次强降雨过程,长江航道望江、东流江面航行因强雷雨导致7条船只沉没、6人失踪。
一些地方还遭遇“飑线”“冰雹”“龙卷风”等罕见极端恶劣天气现象。河南、安徽、山西、山东、江苏五省6月3日12时至4日5时先后出现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河南郑州、开封、商丘等地出现强“飑线”天气,随后波及安徽北部及山东菏泽地区。据民政部统计,五省因灾死亡27人。
6月5日正是“世界环境日”。就在这一天,浙江杭州、安徽大部和上海几乎同时遭遇雷暴和冰雹。其中浙江桐乡实测冰雹最大直径达18毫米。上海8000多户民居一度停电,虽未造成大的损失,但已让上海市民感到“有点可怕”。次日,龙卷风和冰雹袭击了湖北随州部分地区,已造成1人重伤。
中央气象日夏养花网台表示,将持续发布暴雨预报及强对流天气预报。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日前在2009年汛期气象服务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全力以赴做好汛期工作”。并将从强化责任落实、监测预报、灾害预警服务、服务针对性、联动联防、应急处置、服务总结和安全生产等八方面强化汛期气象www.rixia.cc服务。
频发的极端天气也让各地气象部门和防汛抗灾部门“箭在弦上”。目前,北京、湖北等气象部门已经发出雷电黄色预警并启动应急机制;湖南省在7至8日持续两天强降雨后紧急启动三级相应预案。遭遇飑线和龙卷风袭击的各地气象部门已向当地发布了红色警报,并做了相关预警。
6月正值中国北方城市小麦收获季节,强降雨天气给河北、山东、河南、天津等小麦主产区带来一定影响,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倒伏和脱粒现象。这些地区的气象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为农户及时提供天气信息。
“河北省已经提前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准备,”河北省农业厅副厅长朱立杰说:“如果后期小麦主产区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河北省3590万亩小麦可望实现6年连续增产。”
针对北京、天津8日的大范围强降雨,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今天的全市性降水,对北京的旱情缓解很有帮助,但仍需明确,北京目前仍处在降水偏少的大背景下,水资源短缺仍是北京市面临的重要问题。”
有科学研究表明,近50年来中国的华北、东北东部和南部、西北东部等区域的年降水量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长江下游、江淮地区、华南和西北地区大部的降水量有比较明显的增多。
郑国光日前表示,2009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之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已经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方案。(新华网)
当世界上的地震、海啸不时发生时,我们看透了极端天气的肆虐,还有人类的脆弱,那不堪一击的生命根本无法与大自然对抗。可是,我们还是依然故我,继续污染环境、发动战争和制造新疫疾,而这些都是带领人类走向末日的因素。
根据国际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做出的最坏预测,本世纪末,地球表面温度将上升4~5摄氏度。这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半米之多,洪水会淹没大片沿海地区,其中包括许多大城日夏养花网市。与此同时,地球近三分之一地区可能成为沙漠,一半以上地区会出现干旱,而地下水供给盐碱化将使情况变得更糟。
什么导致了地球的极端天气?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造成的全球变暖,可以改变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空间范围及持续时间,并可能引起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候的平均状态发生改变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如果温度均值向暖方向偏移,极冷天气就会减少,极暖事件频率会显著增加,反之亦然。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大尺度的环流格局、海气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以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例,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气交换增强,海洋也会吸收大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进而导致海水升温,由“厄尔尼诺”引发的极端事件和灾害则会相应增加,如南美东南部和北美西部的洪水,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旱灾等。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也造成了北极海冰的加速消融。过去30年,夏季海冰的最小覆盖面积已经缩减了一半,其直接后果是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改变北半球冬季的大气环流,进而导致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极端低温事件频率显著增加。
近年来,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趋频繁,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1980年—2013年,全世界发生自然灾害2.2万次,造成约3.8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约87%的自然灾害、70%以上的经济损失,都与干旱、洪水、热带气旋、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气候灾害或气象条件直接相关。
说到底,无论“冻死个人”还是“热死个人”,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息息相关。如果人类不致力于遏制气候变化的趋势,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低温事件全球平均而言将有所减少;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将有所增加。
什么造成了地球的极端天气?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的背后,代表的是气候的一种趋势性特征——地球不断变暖。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造成的全球变暖,可以改变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强度、hISNeZbDtK空间范围及持续时间,并可能引起前所未有的极端事件。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当气候的平均状态发生改变时,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会显著增加,如果温度均值向暖方向偏移,极冷天气就会减少,极暖事件频率会显著增加,反之亦然。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大尺度的环流格局、海气相互作用、陆气相互作用等,进而影响不同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规律。以赤道太平洋地区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例,全球气候变暖使得海气交换增强,海洋也会吸收大气中增加的温室气体,进而导致海水升温,由“厄尔尼诺”引发的极端事件和灾害则会相应增加,如南美东南部和北美西部的洪水,以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地的旱灾等。
与此同时,全球变暖也造成了北极海冰的加速消融。过去30年,夏季海冰的最小覆盖面积已经缩减了一半,其直接后果是通过影响西伯利亚高压改变北半球冬季的大气环流,进而导致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地区极端低温事件频率显著增加。
近年来,与全球变暖有关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趋频繁,给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等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统计,1980年—2013年,全世界发生自然灾害2.2万次,造成约3.8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大约87%的自然灾害、70%以上的经济损失,都与干旱、洪水、热带气旋、高温热浪、低温冷害等气候灾害或气象条件直接相关。
说到底,无论“冻死个人”还是“热死个人”,都与全球气候变暖息息相关。如果人类不致力于遏制气候变化的趋势,到21世纪末,陆地区域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概率将是现在的5—10倍;极端低温事件全球平均而言将有所减少;极端强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将有所增加。
致使全球变暖,进而导致极端天气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文章标签:
上一篇:玉麒麟用什么样花盆栽好呢
下一篇:椐树柱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