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种植条件
黄豆的种植方法
我想知道黑龙江地区黄豆的详细种植方法。谢谢各位黄豆种植技巧
1、翻耕整地,稻田种植春大豆,在冬前翻耕,翻耕后按宽2~3米分厢,开好厢沟、腰沟、围沟,春季抢晴天精细整地。要求土壤细碎,无暗垡,厢面平整。冬季空闲的旱土,在冬前翻耕,冬季种蔬菜的旱地,在收完蔬菜之后抢晴天翻耕,翻耕后按宽2~3米分厢开沟,精细整地。
2、播种,在5厘米土层日平均温度达到10~12℃时开始播种,中低海拔地区3月底至4月初为适宜播种期。穴播,行距27~33厘米,穴距17~20厘米,每穴播三四粒种子,浅播薄盖(盖三四厘米厚)。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及水肥条件而定,早熟品种每667平方米栽3~4万株、中熟品种栽2.5~3.5万株、迟熟品种栽2万株左右。
3、施肥,底肥每667平方米地施农家有机肥400公斤、钙镁磷肥36公斤,瘠薄土壤还需施尿素100公斤。
一、大豆的种植时间
大豆的种植时间是根据天气的不同而改变的,而其种植的时间一般主要分为春播和夏播两种。春播于清明前后进行,收获期为9月份(农历的8月)。夏播于麦收后进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收获。另外还有一种东北的黄豆播种期稍晚一些,但收获期相关无几。
我国北方春大豆于4~5月播种,黄淮海夏大豆型于麦收后6月间播种,南方夏大豆一般在5月至6月初、秋大豆7月底至8月初播种。
二、大豆的播前处理
1、播前整地:大豆播前整地包括土壤耕作及耙、耪、压等,不同的整地技术其播前整地也不同,如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
2、播前灌溉:大豆在播前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3、封闭除草:大豆大面积栽培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
4、精选种子:大豆良种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
5、种子处理:大豆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或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拌种。
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整地施肥、选优良品种,施足底肥、浇透水,拌种,下种后,再喷洒新高脂膜在土壤表面,可保墒防水分蒸发、防晒抗旱、保温防冻、防土层板结,窒息和隔离病虫源,提高发芽率。
2、种子萌发和出苗期
胚根首先从胚珠珠孔伸出,当胚根伸长到与种子等长时称发芽。胚轴伸长,种皮脱落,子叶随下胚轴伸长露出土面,当子叶展开时称出苗。新高脂膜喷施在植物表面,能防止病菌侵染,提高抗自然灾害能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保护禾苗茁壮成长。
3、幼苗期
从出苗到花芽分化前为幼苗期,根据植株需求适时浇水、合理施肥,中耕除草、防病虫害,喷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农药和养肥的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4、花芽分化期
从花芽开始分化到始花为花芽分化期,也是分枝期。这是植株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必须加ATNcoN强肥水管理,同时喷施菜果壮蒂灵,使果类蔬菜增强花粉受精质量,促进果实发育,无畸形、无空壳、无秕粒,整齐度好、品质提高、使菜果达到丰产,
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很多,增产显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等距穴播栽培法的适应条件。穴播栽培法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亩产200公斤的高产。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也能比条播增产。穴播栽培法是适于高产条件及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的栽培方法。
2、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以行距7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保苗3~4株,平方米保苗数南部地区25~28株,北部地区30~35株为宜。
3、适宜的播种机具:垅上穴播机适于在手扶机械上装置。一次播两行,效果效好。劳力充足有人工扎眼种的地方,改为穴播也能收到增产效果。
4、为了使穴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最好选择玉米或小麦这样良好的前茬,进行翻耙或耙茬。清理好前茬,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施好化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伤苗,保证苗数,使个体与群体达到均衡发展。
二、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浓浪冠层。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宜行。如果组合搭配适宜,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同品种不同密度,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寇层。生态条件变化可以影响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使其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
3、喷酒三碘笨甲酸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三碘笨甲酸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期和用量。
4、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相差10~15厘米,其它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它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亲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中间为高杆,两边为矮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进行种子处理,提高发芽势。播前选择籽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晒种提高生长势,播时用0.1%—0.2%钼酸铵或根瘤菌(0.5公斤菌剂拌种10公斤种子)拌种。据试验,经过种子处理后的根瘤形成早而多,长势快,分枝早,结实率和饱荚数提高,增产达10%—20%。
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深耕20—25厘米,反复耙碎后起龟背形垄畦1.2米(水田),旱坡地可宽些,以防积水烂根。前期特别在三叶期,黄豆特别需钾磷肥,故要亩施土杂肥1500公斤、火土灰或草木灰600公斤、磷肥10公斤、复合肥20公斤,拌匀后作底肥,然后开穴播种。
选用翻秋良种,确保一次全苗。春播时常遇低温阴雨天气www.rixia.cc,从而造成烂种影响全苗。用翻秋良种发芽率高,长势强,能保全苗,且成熟早,是夺高产稳产的关键。
早中耕早追肥,促花增荚防倒促增产。黄豆是喜中耕作物,幼苗期生长缓慢易生杂草,苗高15—20厘米时要进行中耕除草培土,以促根瘤菌发育,培土至子叶节位上可防倒伏;在开始分枝期亩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7公斤,结合第二次中耕施下,以增强有效坐荚枝数。
巧喷抑制剂,打顶心促增产。在花期用亚硫酸钠4—5克对水50公斤,每周一次,连喷2—3次,可增强大豆光呼吸强度,减少光合作用产物的消耗;在收获前20天摘除顶心,可提高结实率7%—8%。
防治病虫,保株保花荚保收益。前期有蚜虫、地老虎、食心虫,中期有豆荚螟、廿八星瓢虫和叶斑病等,危害嫩叶、花穗、蛀食豆荚,应选择对口农药及时防治。
大豆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条件
大豆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大豆性喜暖,种子在10-12℃开始发芽,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黑龙江大豆最为著名,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开花和结荚的最佳温度为20~28℃,结荚在低温下推迟,14℃以下不能开花,高温植物提前结束生长。种子发芽需要更多的水分,开花期土壤含水量为70%-80%,否则会增加芽脱落率。大豆开花前吸收的肥料量不足总吸收量的15%,开花期和结荚期占总吸收量的80%以上。
扩展资料
大豆营养价值
1、黄豆异黄酮是一种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具有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性雌激素,能够减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症状、延迟女性细胞衰老、使皮肤保持弹性、养颜、减少骨丢失,促进骨生成、降血脂等。
2、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3、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黄豆怎么吃最有营养 听听专家怎么说
毛豆(大豆)喜温怕涝、适宜于夏季高温的温带地区,种子发芽温度为10-11℃,15-20℃迅速发芽,苗期耐短时间低温,适温为20-25℃,小于14℃不能开花。
生长后期对温度敏感,温度过高提早结束生长,过低种子不能完全成熟,1-3℃植株受害,-3℃植株冻死,毛豆为短日照作物,有限生长早熟种。对光照长短要求不严,无限生长晚熟种属短日照作物,引种时需注意,北种南移提早开花,南种北移延迟开花。
毛豆需水量较多,种子发芽需吸收稍大于种子重量的水份,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荚果膨大期需土壤持水量分别为60-65%、65-70%、70-80%、70-75%。
毛豆对土质要求不严,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钙质及有机质土壤为好,PH值为6.5,需大量P、K肥,P肥有保花保荚,保进根系生长,增强根瘤菌活动的作用,缺K则叶子变黄。
毛豆从播种到第一朵花形成为生育前期,开花前30天左右开始发芽分化,这一时期以营养生长为主,是营养物质积累期。
开花期约14-30天,这时期生长最旺盛、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物质积累占形成总高度、总叶面积、总干重55-65%,占总氮素积累量60%),花后两周,豆粒急剧增大,需大量水份、养份,肥水供应不足,引起植物早衰,造成落花落荚。
栽培技术
1、施肥方式:在一般情况下,肥种分开,施于种侧下4-5厘米,化肥用量可以调节。每667平方米施磷酸二铵20公斤以上时,可分层施入:上层种肥深度5-7厘米,施肥量占1/3;底肥深度10-16厘米,施肥量占2/3。
2、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3、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ATNcoN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4、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干土重%),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5、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豆
大豆适宜生长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是种子土壤肥沃,在10-12℃开始发芽, 以15-20℃最适,生长适温20-25℃,开花结荚期适温20-28℃,低温下结荚延迟,低于14℃不能开花,温度过高植株则提前结束生长。
栽培方法:
一、夏播技术:
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灌水1次,以利播后种子发芽。结合灌水进行大田封闭除草。
播期:夏播大豆由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发育好,茎秆粗壮。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在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下,正确处理好个体和群体的关系,使群体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个体也得到充分发育;使单位面积上的光能和地力得到充分利用;在同样的栽培条件下,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在田埂上播种,能增加播种面积,大豆的口感也更好。
二、秋播技术:
整地:稻田犁翻后进行分厢,厢宽2-3米,行距3米,穴距0.33米。每穴2-3粒种子,密度每亩3万株左右。
适时播种:一般在8月10日前播种,每亩播种量为8-10千克。
合理施肥:每亩用25公斤钙镁磷肥拌500公斤土杂肥作盖种肥;初花期视苗情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结荚期用2%过磷酸钙澄清液每亩用40-50公斤,钼酸铵0.05%浓度稀释液每亩用30-40公斤,两者混合喷于叶面;或用0.1%硼砂溶液喷于叶面,以提高籽粒饱满度。
三、田间管理:
播种时遇高温时,应先做厢后灌水,若播后水分不足,可在傍晚灌跑马水。
在3叶期及时间苗、定苗,一般定苗密度为每亩3-4万株,定苗后每亩及时追施尿素6-8公斤。
及时中耕除草,一般中耕除草2-3次,还要进行培土。
注意事项:
合理轮作:最好选正茬,不重、迎茬种植。
细致整地:根据前茬作物进行伏秋翻,深度22-25厘米,作业时不起大土块,不出明条、垡块,要扣严、不重、漏。
土壤水分:整地后土壤水分含量,播种时应为22%左右,确保种子正常吸水出芽。
适期播种:夏播大豆在小麦收获后,只要墒情适宜,即可播种。最佳播期为6月10日至25日,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
分布范围:
大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以东北最著名,亦广泛栽培于世界各地。
简述东北地区生产大豆的有利自然条件
九三垦区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处于第四、第五积温带,属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0.4℃,降水量为500毫米以上,无霜期为118天左右,有效积温在2200℃左右,属于典型的高纬度低热量的旱作农业区,为大豆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
九三垦区生态环境良好,处于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是典型的黑钙土,土质疏松肥沃,非常适合大豆生长。九三管理局远离城市,无污染,空气质量好,土壤清洁度高,森林覆盖率高,保持了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
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约占中国的60%,而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就在九三区域,区域内大豆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以上,年产量达到150万吨,占全国的11%左右。
扩展资料:
1、东北地理气候
东北地区自南向北跨中温带与寒温带,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南而西北,年降水量自1000mm降至300mm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2、东北自然资源
东北山区森林总蓄积量约占全国的1/3,1995年木材产量占全国38.4%。农业上从农林区、农耕区、 半农半牧区过渡到纯牧区。水热条件的纵横交叉,形成东北区农业体系和农业地域分异的基本格局,是综合性大农业基地的自然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北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黑龙江大豆
大豆的种植方法。(详解)
目前大豆的种植方式很多,增产显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等距穴播栽培法的适应条件。穴播栽培法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亩产200公斤的高产。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也能比条播增产。穴播栽培法是适于高产条件及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的栽培方法。
2、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以行距7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保苗3~4株,平方米保苗数南部地区25~28株,日夏养花网北部地区30~35株为宜。
3、适宜的播种机具:垅上穴播机适于在手扶机械上装置。一次播两行,效果效好。劳力充足有人工扎眼种的地方,改为穴播也能收到增产效果。
4、为了使穴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最好选择玉米或小麦这样良好的前茬,进行翻耙或耙茬。清理好前茬,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施好化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伤苗,保证苗数,使个体与群体达到均衡发展。
二、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
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
1、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浓浪冠层。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宜行。如果组合搭配适宜,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
2、同品种不同密度,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寇层。生态条件变化可以影响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使其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
3、喷酒三碘笨甲酸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三碘笨甲酸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期和用量。
4、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相差10~15厘米,其它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它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亲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中间为高杆,两边为矮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1、苗期管理
查苗、补苗、间苗。大豆在出苗要及时的查苗,以保证苗齐、苗全,在查苗时发现有缺苗的现象要及时补苗,补苗时可以用浸种发芽法进行播种。在补苗时同时进行间苗的工作,将病、弱、小、密集苗和杂苗剔除,留下相对粗壮的苗,并根据品种、土壤的肥力以及当地气候特点确定适宜的密度,达到苗全、苗壮的目的。
中耕培土。间苗后要立即进行中耕除草培土的工作,在大豆的苗期要中耕2-3次。可以起到疏松土壤、蓄水保墒、抗伏、抗涝的作用,还可为根瘤的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尤其是在早春季节,土壤的水分较多,氧气较少,根系的生长发育,中耕尤为重要。在第一片复叶展开时,选择在晴天镇压豆苗以起到压苗促根的作用,对于提高产量十分有利。
除草。结合中耕要进行除草的工作,可人工拔除,也可使用除草剂,对于大面积的地块,使用除草剂可提高工作效率,并且除草效果较好。大豆在出苗后的除草剂分为出苗早期适用型和出苗后期适用型。在早期适用的除草剂一般在杂草刚出苗时喷施,要注意不可使用过晚,否则杂草生长过大,会影响除草剂的使用效果。在早期使用除草剂时要注意用量,量小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过量则会对豆苗造成伤害。出苗后期的除草剂使用时间一般在大豆2-3片复叶期使用,这时田间的杂草已基本长齐,此时使用除草剂可一次性将杂草除净。在使用除草剂时要在晚上进行,此时风速小、湿度大,除草效果好。
追肥和灌溉。为了保证幼苗健壮,并且促进大豆形成分枝,同时促进花芽的分化,以及促进根瘤菌的发育,可在幼苗期追肥,一般使用硝酸铵和过磷酸钙。对大豆进行灌溉要根据实际土壤的墒情来确定,要合理灌溉,如果缺墒则应及时的浇水、灌溉,可促进花芽分化,形成丰产的株形,如果遇连雨天则要及时的排水防涝。
2、开花结荚期管理
施肥。开花结荚期的管理目的主要是保证大豆花早、花多、花齐,并且要防止花荚脱落。在管理时要做到保控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施肥。对于高产地块为避免过早的封垄,使大豆在开化末期达到最大叶面积,要根据苗的生长情况酌情的施肥,弱苗可在初花期追肥,壮苗则可不必追肥,以免徒长。
浇水。开花期大豆的叶面积已达到最大值,蒸腾强度增加并达到高峰,耗水量增加。当叶片的颜色老绿,中午叶片萎蔫时则表示大豆缺水,此时要及时的浇水,否则大豆缺水易导致花荚脱落。
另外,在大豆的花期还要做好防倒伏、防徒长、防早衰、防干旱、防病虫的工作。在大豆开花后即进入营养生长期和生殖生长期,为了防倒伏可在大豆开花封行前进行一次中耕培土,增加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根系的发育,增加侧根的生成。为了防止大豆徒长,可在开花初期喷施叶面肥,以促进大豆茎秆粗壮,不易徒长。另外,还可以在初花期摘心,可促使大豆叶片增厚,降低株高,控制大豆的生长,增加结荚的数量;大豆在开花期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加,如果土壤的肥力不够,或者追肥不及时会导致大豆植株营养不足,从而导致大豆植株早衰,影响了植株的生长和结荚的数量,从而影响产量。因此对于长势较弱的地块,可以在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追肥,每亩追施尿素4-5kg,同时喷施叶面肥,可使用o.4%的磷酸二氢钾喷洒大豆叶面,以保证营养的充足;开花期大豆的需水量增加,如果缺水会引起大量的掉花,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因此,此时要注意浇水,如果遇到干旱或者土壤的含水量降低时要及时的灌溉,灌溉时要注意水量不宜过大,要小水量浇灌,不可大水浸灌,如遇暴雨或者连雨天,要及时的排水防涝;大豆在开花期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差,易受病虫害的侵害,但是此时喷药防治易导致脱花,因此,此时对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并且越早防治效果越好。如果必须用药时也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并且要控制好药物的使用剂量,在喷药时最好选择在下午5点以后喷洒。
3、鼓粒成熟期管理
大豆进入鼓粒成熟期后即开始积累干物质,因此,这一时期是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此期的管理目的是使吸收的营养向籽粒转移,以使大豆籽粒饱满、粒重。此时可适当的追施攻粒肥。另外,这一时期还要做好补水的工作,如果缺水会使秕荚、秕粒的数量增加.使百粒重下降。如果遇到干旱要及时的浇水,以水攻粒,可提高产量和质量。
大豆的田间管理技术
及早间苗
农谚说:“间苗早一寸,顶上一茬粪”。间苗对机械条播或大型扣种手摅豆尤为重要,间苗后幼苗分布均匀合理,及时防止苗欺苗现象,可减少土壤养分和水分消耗,使幼苗发育均衡健壮,从而提高大豆产量。间苗一般大豆幼苗期两片对单叶平展、有复叶出现时期进行。间苗时要拨除病苗、弱苗和杂苗。
中耕除草
一般要求做到三铲三镗。具体时间:第一遍在6月1日左右,第二遍在6月20日左右,第三遍在6月末或7月初,根据大豆生产情况铲镗完第三遍,然后拿起大垄。
看苗追肥
对瘠薄的地块,应根据地力和苗的长势追施氮肥,一般每公顷追施硝铵75-100千克。可采取沟施的方式结合第二遍铲镗进行,也可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每公顷用0.5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400千克。也可结合防蚜虫一并进行。
防治蚜虫与食心虫
大豆蚜虫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害虫,如果严重发生会导致豆叶卷曲,病毒传播,造成大幅度减产,当6月上旬至7月上旬,如蚜虫危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即田间有蚜株率达30%-40%,百株蚜量达1500头以上,应立即用40%乐果乳油配制成800-100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量600-700千克。也可用氧乐氢菊乳油配制成2000-3000倍药液喷雾防治。每公顷用药液600-700千克。
大豆食心虫也是近年来危害大豆较重的另一害虫。在每年8月上旬进入成虫www.rixia.cc盛期产卵孵化成幼虫蚕食虫粒,严重影响大豆质最,降低大豆商品价值。目前防治大豆承某娼铣S玫姆椒河?0%敌敌畏乳油0.5千克浸泡50千克去皮的玉米茎杆,傍晚均匀撒在1公顷豆田里进行熏蒸防治。
清除田间大草
在中耕除草过程中往往会遗留杂草,到大豆生育后期,枝叶虽然繁茂,但压不住。这些杂草生长快,植株高大,与大豆争光、水、肥,严重影响大豆的正常发育,7月末或8月初,必须拔除这些大草,以利于大豆通风、透光,促熟增产。这样做,也可减轻后茬作物草害。
后期处理
1、间苗:当小苗长出2片单叶,第一片复叶尚未展开时,根据留苗密度进行人工手间苗。间掉弱、小、病苗,保留壮苗,留苗要均匀一致。
2、铲趟:小苗刚拱土,子叶尚未展开时,实行铲前深趟一犁。幼苗第一片复叶展开时,铲头遍地。趟地时只深松不培土,以提高地温,防旱保墒,促进大豆根系和幼苗健壮生长发育。7-8天后苗高10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二遍铲趟,做到细铲细趟不伤苗。在大豆封垄前再进行第三次铲趟。趟成四方头垄,不趟碰头垄,以利接纳雨水和避免埋住底荚。一般做到3铲3趟即可。
3、化学除草:在播种后出苗前公顷用60-75克25%的豆黄隆加50%乙草胺2.5-3升(1.5-2.25升90%的禾耐斯乳油或72%都尔乳油3升),对水400-500公斤,进行土壤喷雾封闭。也可以播后阔叶杂草2-4叶期,公顷用48%苯达松水剂2.5-3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一次茎叶喷雾。隔1-2天,当禾本科杂草3-5叶期,公顷用12.5%拿扑净1.5升(或10%禾草克乳油1升或12.5%盖草能乳油0.75-1升或5%精稳杀得0.75-1升),对水400公斤,进行第二次茎叶喷雾。喷雾要做到均匀喷酒全田覆盖,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比较干旱时,使用高剂量;与此相反使用低剂量。遇干旱时,应适当加大对水量,以提高杀草效果。
4、根外追肥和促早熟:在大豆生育后期,如发现脱肥现象,公顷用15公斤尿素加1.5公斤磷酸二氢钾,对水750公斤进行叶面喷酒。7月中旬,发现有徒长倒伏趋势的,公顷用45-75克2,3,5—三碘苯甲酸与酒精充分溶解后,对水525-725公斤进行叶面喷酒,以壮秆矮化植株,防止倒伏。在大豆盛花期至结荚初期,采用增产促熟作用效果显著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酒,以增进大豆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其产量。
5、清除田间大草:在大豆生育后期,人工拔除蓼吊子、苍耳、和水稗草、抓根草、牛毛草、节骨草、黄香蒿、兰花菜、刺菜、灰菜等大草。
土壤条件是大豆高产的基础。土壤水分状况、养分状况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状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水分较谷类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较柔嫩,含水量大,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才能促进幼根向纵深伸长。植株主根可达1米左右,侧根平行扩展可达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时,会影响其纵向和横向扩展生长。
大豆根对土壤中氧气变化很敏感。在缺氧条件下,根生长量明显减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适度、耕层深厚、松紧适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气条件,会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在土壤学中,以土壤紧实度作为土壤耕作层水分、通气的物理性状指标,一般以容重来表示 (每立方厘米干土的克数)。大豆的适宜土壤容量为1.0~1.4。壤土对大豆生长最为适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长;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气差,不利于生长。
2.整地技术
种植大豆可采用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术。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区应用。通过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于养分的充分利用。创造一定深度的疏松耕层,翻埋农肥、残茬、病虫、杂草等,为提高播种质量和出苗创造条件。
翻地时间因前作而不同,有时也因气候条件限制有所变化。麦茬实行伏翻,应在8月翻完,最迟不可超过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厘米;黄土、白浆土、轻碱土或土层薄或下层土壤含有害物质翻深不宜超过肥土层。伏翻后,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纳雨水后耙细耪平。玉米茬、谷子茬和高粱茬进行秋翻。秋翻时间短促,一旦多雨,则无法进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应在结冰前结束,深度可达20~25厘米。秋翻地应在耕后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并镇压,防止跑墒。春翻应在土壤“返浆”前进行,耕深15厘米为宜。
一般来讲,伏翻好于秋翻,有利土壤积蓄雨水;秋翻好于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过多丧失。但如果秋翻不适时,水分过多,形成大土块,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垄作
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前作为玉米、高粱或谷子,以原垄越冬,早春解冻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后垄翻扣种,垄翻后及时用木滚子镇压垄台,防止跑墒。
(3)耙茬
东北春大豆区和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
东北春大豆区,耙茬浅耕主要用于前作为小麦的地块。小麦收后,用双列圆盘耙灭茬,对角耙两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种。
黄淮流域夏大豆区,前作冬小麦收后,先撒施底肥,随即用圆盘耙灭茬2~3遍,耙深15~20厘米,然后用畜力轻型钉齿耙浅耙一遍,耙细、耙平后播种。
(4)深松
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黑龙江省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农场,大豆种植区80%以上已经采用。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不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作耕法的犁底层,形成虚实并存的耕层结构。垄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厘米,不宜过深,垄沟深松可稍深,一般可达30厘米。同时,以深松为手段还可同时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业。
一、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实行大豆穴播栽培,使穴间距离加大,促使封行期拖后,造成良好通风透光条件,有效的利用光能,提高光能利用率,而增加产量。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技术要点:1 等距穴播栽培法的适应条件。穴播栽培法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与其它措施配合能获得亩产200公斤的高产。在中上等肥力条件下也能比条播增产。穴播栽培法是适于高产条件及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的栽培方法。2 大豆等距穴播栽培法以行距70厘米,穴距15~20厘米,每穴保苗3~4株,平方米保苗数南部地区25~28株,北部地区30~35株为宜。3 适宜的播种机具:垅上穴播机适于在手扶机械上装置。一次播两行,效果效好。劳力充足有人工扎眼种的地方,改为穴播也能收到增产效果。4 为了使穴播充分发挥增产作用,最好选择玉米或小麦这样良好的前茬,进行翻耙或耙茬。清理好前茬,整好地,保证播种质量。同时,增施农家肥,施好化肥,加强田间管理,防止伤苗,保证苗数,使个体与群体达到均衡发展。
二、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波浪冠层栽培法有三种种植形式:一是高矮不同品种实行隔行间种:二是同品种不同密度或不同施肥量隔行间作:三是同品种喷酒三碘笨甲酸形成高矮隔行间作。试验结果表明,高矮相差10~15厘米为宜,其增产幅度在6.0~15.1%。进而肯定了波浪冠层栽培法对增产的效果。波浪冠层栽培法的技术要点:1 高矮不同品种间作(以1∶1种植方式)使其自然形成浓浪冠层。这种方法经济有效,简便宜行。如果组合搭配适宜,可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但必须是熟期相近高矮不同的品种搭配。2 同品种不同密度,隔行种植人为造成波浪带状群体结构寇层。生态条件变化可以影响株高的高矮发生连续性的变化。通过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改变可调控株高。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使其大大增加截光面积,提高光合效率,增加产量。3 喷酒三碘笨甲酸人为造成波浪冠层。用三碘笨甲酸隔行喷洒植株,促其矮化,也可形成波浪冠层。但必须掌握适宜喷药时期和用量。4 近等位基因系品种,配制成波浪带状组合,该品种仅是在株高相差10~15厘米,其它性状基本相同,尤其是熟期、粒形、粒色、粒大小和其它品质性状基本相同。这亲播种时,仅按四垄一带,中间为高杆,两边为矮杆,同时播种,同期混合收获,原种可单独繁殖。
三、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
大豆两垄一沟栽培法即保持垄作抗旱而涝、种床温度高、适应性广的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能使田间缘色面积增加1/4以上。并协调了土壤三相比,从而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良。该栽培法比70厘米垄上双行精量点播增产15%~25%,且便于轮作、田间管理和机械化作业。两垄一沟栽培法技术要点:1 两垄一沟栽培法,每隔一沟增加一条垄沟苗带,采用内稀外密的栽培方式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提高了大豆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了大行距140厘米,中间沟台小行距35厘米,垄沟穴播20~22厘米,每穴留苗2~3株,垄台穴距15~18厘米,每穴留苗3~4株。2 轮作与整地,两垄一沟栽培法应建立在玉米—大豆—小麦(杂粮或经济作物)三圃轮作少耕体系基础上,不重茬、不迎茬。小麦、玉米茬伏秋翻后及时耙平整细,用七铧犁起垄、镇压好保住墒情。有深翻基础的玉米茬原垄,早春拿净茬子、拣净杆棵、耢平茬炕,达到待播状态。3 施肥与播种在三圃轮作基础上三年施一次底肥,翻前扬施有机肥,每公顷1500~2000公斤:化肥做种肥施于种下4~5厘米,每公顷纯氮18~27公斤,五氧化二磷46~69公斤,氧化钾37.5~45公斤。两垄一沟栽培法采用专用机(2BX-3)播种,在没有此播种机时,垄台用2BT-Ⅱ(换玉米盘)播种,垄沟人工刨埯种,防止干土回落,可先种垄沟,后种垄台。密度要求和机播一样垄台穴播15~18厘米,每穴3~4粒:垄沟穴距20~22厘米,每穴3粒。4 田间管理,在大豆拱土时大行间进行垄沟深松,深度20~25厘米。小行间(间距35厘米)铲地培土。要做到一松、二趟、三铲拔大草,并根据大豆长势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促挖和防治措施。5 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选用繁茂度中等,株型收敛,秆强品种,在肥水条件中等的平川漫岗地,可选用高大繁茂的中晚熟品种。
文章标签:
上一篇:花椒种植风险
下一篇:茶叶种植土壤条件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