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在一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OlxcGr)为显性,F2表现型理论比rn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杆∶矮杆=3∶1,抗病∶感病=3∶1.将F1中高杆抗病和矮杆赶病杂交,F2表现型理论比根据题意,F1代基因为TtRr和TtRr.
将F1中高杆抗病和矮杆感病杂交,有四种情况:
一、TTRR ttrr,出现机率为1/9,F2代为高杆抗病;
二、TTRr ttrr,出现机率为2/9,F2代为高杆抗病:高杆感病=1:1;
三、TtRR ttrr,出现机率为2/9,F2代为高杆抗病:矮杆抗病=1:1;
四、TtRr ttrr,出现机率为4/9,F2代为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1:1:1:OlxcG1.
将F1中高杆抗病和矮杆感病杂交,有四种情况:
一、TTRR ttrr,出现机率为1/9,F2代为高杆抗病;
二、TTRr ttrr,出现机率为2/9,F2代为高杆抗病:高杆感病=1:1;
三、TtRR ttrr,出现机率为2/9,F2代为高杆抗病:矮杆抗病=1:1;
四、TtRr ttrr,出现机率为4/9,F2代为高杆抗病:矮杆抗病:高杆感病:矮杆感病=1:1:1:OlxcG1.
已知玉米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
已知玉米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l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
ddRr——高:矮=1:1,说明丙为纯隐形dd
抗:感=3:1,说明丙为杂合的Rr
抗:感=3:1,说明丙为杂合的Rr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杆∶矮杆=3∶1,抗病∶感病=3∶1。将F1中高杆抗病分别www.rixia.cc与矮杆感病杂交,求F2表现型理论比 有两个答案4:2:2:1和1:1:1:1哪个对1:1:1:1 F1中高杆抗病为杂合子
矮杆感病为隐性纯合 该杂交属于测交
矮杆感病为隐性纯合 该杂交属于测交
这道题答案不是4:2:2:1吗?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
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www.rixia.cc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rnA.日夏养花网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rn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rnC. 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rnD. 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答案D
两株表现型为高秆(T_)抗锈病(R_)的植株杂交,其后代出现了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的比例,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这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即TtRrTtRr,说明这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其基因型也是相同的。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选项D不正确。
两株表现型为高秆(T_)抗锈病(R_)的植株杂交,其后代出现了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的比例,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知,这两个亲本的两对基因都是杂合的,即TtRrTtRr,说明这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其基因型也是相同的。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选项D不正确。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已知水稻高杆(T)对矮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在一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82719.html
下一篇:七八月份去四川稻城亚丁
相关推荐